?
2025-08-17 18:52?出處 溫州在線
溫州在線社會熱點新聞,2025年2月11日下午,河南省臨潁縣發生車禍,一輛小米汽車超速逆行致4死2傷,肇事司機稱自己沒錢。
關于小米汽車超速逆行致4死案件中司機稱無賠償能力的情況,結合法律條款和關聯案例,分析如下:
一、案件核心事實
事故經過:王某駕駛小米SU7以133公里/小時超速行駛(超速90%),并越黃實線逆行,與對向正常行駛的本田轎車相撞,導致本田車內4人死亡、1人重傷二級。
責任認定:交警認定王某負全責,其行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三條(禁止越線超車)及第四十二條(限速規定)。
賠償困境:保險公司已賠付320萬元,但分攤至4名死者及2名傷者后仍不足。王某聲稱無賠償能力,其名下僅有一輛價值21.59萬元的小米SU7。
二、法律責任與判決參考
刑事罪名爭議:
家屬主張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起訴(最高可判死刑),但檢察院目前僅以“交通肇事罪”起訴(最高7年)。
法律專家指出,若王某主觀上放任危險發生(如明知超速逆行必然導致事故),則可能構成危害公共安全罪;若僅因僥幸心理,則屬過失肇事。
量刑因素:
從重情節:超速50%以上、逆行、造成多人死亡。
從輕情節:若王某認罪認罰、積極賠償(盡管能力有限),可能減輕處罰。參考類似案例(如李某某交通肇事案),法院可能判處有期徒刑并適用緩刑。
三、賠償執行難點
民事賠償程序:需待重傷者治療終結后才能啟動,目前陷入僵局。
財產執行:若王某確無其他財產,法院可拍賣其車輛,但剩余賠償可能通過以下途徑解決:
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對無法獲得足額賠償的受害者家庭提供墊付。
分期賠償協議:強制王某未來收入部分用于賠償(需法院裁定)。
四、法律條款依據
超速處罰: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條,超速50%以上可處200-2000元罰款并吊銷駕照法律法規1]^。
無賠償能力處理:依據《民法典》第1184條,侵權人財產不足時,可協商分期賠償或申請司法救助。
五、社會爭議焦點
貧困證明效力:王某出示村委會貧困證明請求輕判,引發家屬強烈不滿(“貧困證明能抵命嗎?”)。
車企責任:本案未涉及車輛缺陷,但提及的小米SU7其他事故中,智駕系統安全性曾受質疑,需注意區分案件差異。
此案凸顯了惡性交通事故中“人財兩空”的賠償困境,法律需平衡懲罰犯罪與保障受害者權益的關系。
本文“車禍”來源:http://www.libaolaser.com/news/shehui/86513.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