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8-11 10:53?來源 溫州視線
石梁橋和碇步 楠溪江特色風景 楠溪江的石碇步
東皋碇步,最美楠溪江的石碇步
東皋碇步,最美楠溪江的石碇步
東皋碇步,最美楠溪江的石碇步
唐朝《初學記)載:凡橋有木梁、石梁、竹梁。至于石梁橋,與我們平常看到的用塊石砌筑的石拱橋不同,它是一種堤梁式建筑的橋。遠古時,人們?yōu)榱诉^水方便,在一般水位較淺的溪澗,以步涉為間距,用大小長方形石樁砌筑而成,每個石樁大半掩埋在水下,露出水面僅一、二尺,叫做“石碇”永嘉方言稱“碇步”,石碇均勻排列,溪水嘩嘩地從碇間流過。碇面平坦,僅容一人行走。為了避免南來北往行人在碇中相碰,因此,石碇兩旁,每隔八、九步便建有一個子碇或“讓路碇”。楠溪山村民風淳樸,凡過碇相遇,人們都自覺地向旁邊子碇上讓路,讓對方先行。讓路的規(guī)矩是男讓女、幼讓老、徒手讓擔夫、輕擔讓重擔,寒暑易節(jié),回返往復(fù),皆是如此。
于遙處望去,這些石碇步如同一只只露出水面的甲魚背,因楠溪山區(qū)溪流洪水期短,建造跨溪橋梁并無必要,便因地制宜,造了堤梁式橋。有詩云:“梯田高下倚嶙峋,碇步橫溪好問津。”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楠溪江景區(qū)內(nèi)目前有長10米以上的石碇步105條。:其中最長的要數(shù)東皋石碇步了。東皋石碇步全長121米,共有211步石碇,該石碇始建于清朝咸豐癸丑年(即1853年)1911年曾被洪水沖毀。后由村民籌募重建,是附近一帶村民們南來北往、涉水過溪的主要通道。
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