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30 12:05?來源 綜合
天舟二號與天和核心艙對接成功
天舟二號與天和核心艙對接成功: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入軌后順利完成入軌狀態設置,于5月30日5時01分,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精準對接于天和空間站核心艙后向端口,整個過程歷時約8小時。
天舟二號攜帶了航天員生活物資、艙外航天服及空間站平臺設備、應用載荷和推進劑等,與天和核心艙完成交會對接后,轉入組合體飛行階段,將按計劃開展推進劑補加和空間站應用項目設備測試等工作。(來源:新華社微博)
天舟二號與天和核心艙對接成功
據來自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六院的消息,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入軌后順利完成入軌狀態設置,于5月30日5時01分,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精準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后向端口,整個過程歷時約8小時。
天舟二號攜帶了航天員生活物資、艙外航天服及空間站平臺設備、應用載荷和推進劑等,與天和核心艙完成交會對接后,轉入組合體飛行階段,將按計劃開展推進劑補加和空間應用項目設備測試等工作。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801所空間推進系統研制團隊承擔著全部核心艙推進與補加系統設計研制工作。未來,該團隊研制的空間推進系統將為天宮空間站開展一系列太空科學實驗與研究提供全力保障。
46臺發動機護送空間站“糧草官”
航天六院為長征七號火箭提供了6臺120噸級大推力發動機及芯二級4臺液氧煤油發動機,10臺發動機接續發力,充分展現高可靠性的金牌動力風采,將攜帶貨物的“天舟二號”完美送入了與核心艙交會對接的軌道。
作為飛船的動力源,每臺發動機都必須默契配合,確保在軌飛行速度是子彈飛行速度8倍的情況下,實現“俯仰自若,動靜有度”。因此,100%可靠性的發動機是整船飛行任務的制勝法寶。
“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密封艙攜帶的上行貨物重量約4.69噸,推進劑1.95噸,物資總重近6.64噸。面對如此大的運載量,發動機的工作時間和工作次數隨之增加。
要確保萬無一失、可靠性保持100%,六院研制團隊總結“天舟一號”任務成功經驗,對發動機的技術狀態進行了適應性改進設計,加大理論分析和仿真計算,投入了大量的試驗驗證,不斷改進研制生產方案,實現了更優工作性能,最終圓滿完成總體提出的技術要求,所有技術指標完全滿足“天舟二號”貨運飛船新的任務需求。
“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上使用了25N、120N、150N、490N四種不同推力量級的發動機36臺,讓推進劑太空在軌補加等一系列核心關鍵技術實現應用。
空間交會對接是載人航天活動的三大基本技術之一,是實現空間站和空間運輸系統的裝配、回收、補給、維修、航天員交換及營救等在軌服務的先決條件,復雜度高、精準度高、自主性要求高、安全性要求高。為掌握這項技術,中國航天人前赴后繼奮斗了近30年。
天舟二號與天和核心艙對接成功
“萬里穿針”神技再現
天舟二號與天和核心艙的交會對接是中國在軌進行的第2次快速交會對接,“萬里穿針”技術再現太空。與2017年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的交會對接相比,此次交會對接又實現了新的技術升級。
相較天舟一號,天舟二號增加了“全相位全自主交會對接方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專家解釋道,“全相位”就是無論目標飛行器在入軌時和空間站的相對位置有1/4圈、半圈,哪怕整圈,“天舟”都能以最快速度或者在規定時間點實現對接,而不用專門根據空間站的位置來選擇飛船發射時間,真正實現了全天候發射。
“全自主”就是從飛船入軌到交會對接成功,全程不需要人工干預,船上控制器自主規劃完成。天舟一號在遠距離段需要人工輔助把飛船引導到距離天宮二號一定的位置,然后由飛船自主完成近距離交會對接。而天舟二號則增加了遠距離自主導引,飛船可以利用北斗導航的位置信息來實現遠距離的全自主導航計算及其制導與控制。
換言之,以后天舟貨運飛船造訪空間站,這一過程中人只負責監視,整個交會和對接過程由“天舟”完全自主完成。
自控、手控兩相宜
手控交會對接和自動交會對接是空間交會對接系統的“左右手”,互為備份,是系統可靠性的重要保障。因此神舟載人飛船從研制之初就按照不同的邏輯分別為兩套系統設計了相對獨立的系統。
盡管天舟二號是貨運飛船,但也裝備了手控系統,在貨運飛船與空間站交會對接的最后平移靠攏段,手控是重要的控制手段之一,具備支持空間站內航天員進行手控遙操作實現前向或后向的交會對接或撤退撤離的能力。
一旦自動交會對接模式故障時,控制系統可以轉為手控遙操作模式,空間站上的航天員可以通過“遙操作”,以遙控的方式“駕駛”飛船,實現貨運飛船規避空間站或安全、準確地與空間站對接。
為保證系統整體可靠性,天舟貨運飛船的自控與手控系統間通過設計不同的信息接口實現了相互故障隔離,但必要時又可以實現可靠的模式切換。
本文“”來源:http://www.libaolaser.com/keji/hangtian/75766.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編輯: yujeu